- 課程簡介
- 音頻列表
【購買須知】
.本課程共105集,原價840點
.本課程形式為「圖文+音訊」,圖文已全數更新上傳
.本課程文稿由「豆瓣時間」提供,遍路文化僅做「簡轉繁」之中文文稿轉換,故可能出現不同翻譯與語意,特此告知
.購買成功後即可永久性使用該課程內容
.本課程為數位內容, 購買成功後恕不退款
.本課程嚴禁任何形式的翻錄和轉載, 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
我們透過一部部電影,體驗幾十倍於自己人生的經驗。
我們帶著強烈的內心求索,從電影中尋找我們想要的一切。
請用一門課的時間,讓戴錦華帶你暢遊52倍人生
★破紀錄:上架三天銷售破千萬台幣
★最熱門:北京大學最熱門的課程
本門課由北京大學教授戴錦華老師主講,她是當今中文世界的電影權威評論家!
在北京大學,戴老師被人尊稱為「戴爺」,講課出口成章,思路清晰,課堂座無虛席。
學生們願意排隊兩小時,只為一個座位。很多外校的學生都偷偷混入北大,專門來聽她講電影。
北京大學的學生這樣評價她:
「講課實在沒話說,北大女傑非她莫屬。」
「誰有戴先生上學期講《無間道》的錄音啊?」
「每次都要搶座位,非常非常好。」
這次,不用擠破頭考上北京大學,你就能聽到戴老師的全套電影課。
《52倍人生——戴錦華大師電影課》,戴老師為你解析一部部世界經典電影,帶你循序漸進、由淺入深地進入經典電影的世界。
鏡中之鏡,影中之影,讓我們一起進入電影時刻。 ——戴錦華
【課程怎麼設計?】
本課程分為4部分,帶你循序漸進、由淺入深地進入經典電影的世界。
Part 1、如何解讀一部電影?
在這裡,你將聽到《花樣年華》《刺激1995》《四海兄弟》……等經典電影的深入解析,聽戴老師從電影的內部語言去分析電影本身和導演。
- 例1:《花樣年華》 王家衛的集大成之作。它成功地使用「對倒」這一敘述方式,把電影的視覺結構定位在「鏡中之戀」,或者叫「始終的扮演」,在電影當中,演員在扮演角色,角色在扮演不在場的角色。
Part 2、電影史的時刻
在這裡,你將聽到《大國民》《大幻影》《斷了氣》…講述關於攝影機向人類進軍的時刻,講述一個世界電影因此而再度斷代的時刻。
- 例2:《大國民》曾經被審判為只能停留在表像世界,因而不能觸摸人類靈魂的電影攝影機,正式向人類靈魂進軍的時刻。
Part 3、電影大師
在這裡,你將聽到費里尼、柏格曼、希區考克、小津安二郎、黑澤明、侯孝賢…了解關於作者電影的時代。
- 例3:出生於義大利的,新現實主義運動中重要的編劇、副導演費里尼,經由《大路》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時代,一個被稱之為「心理現實主義」的時代。或者用著名影評人,著名學者毛尖的說法叫做「大路變窄」的時刻。
這是電影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,也就是「作者電影的時期」或者叫「大師電影」的時期。
Part 4、電影藝術
在這裡,你將聽到《霧中風景》《藍色情挑》《錫鼓》…進一步去嘗試觸摸電影美學、電影藝術的原創性表達。
- 例4:《錫鼓》它在這樣一個成人童話的意義上展開電影的故事,展開整個影片帶有荒誕感的,帶有一種奇特的魅力的,而這種魅力又催人作嘔的,它正是用這樣一種極端相遇的兩種基調、兩種敘事語氣組合在一起,形成這部影片的獨特的藝術表達和獨特的藝術魅力。
戴錦華的任意一則影評都是複雜的,就像一杯陳年的老酒,這杯酒經過老練的釀造與時間的沉澱,是濃縮而成的佳釀。
她不像快消的業餘影評那般輕鬆,唯讀一次其實難以吸收全部,卻讓你不忍釋卷,這一句還沒有讀透徹卻又被下一句吸引了,正是因為這樣,她的影評才值得反覆地聽,反覆地讀,直到內化於心,直到你也能借她的視角去評價一部電影作品。
如果面對一部電影,只能囫圇吞棗地瞭解它的故事情節和演員的演技,那無異於對藝術的浪費。如果你愛電影,並且想從電影中收穫更多的樂趣,那麼戴爺的課對你來說就是最好的選擇。
戴錦華開設的《52倍人生——戴錦華大師電影課》中,用52部經典的世界電影,105節課,完成對電影藝術的成體系的解讀。
這是一場關於電影的盛宴,它將由淺入深地引領你進入電影的藝術殿堂,同時為你提供打開其進階之門的鑰匙。
- 無論你是骨灰級影迷,還是入門級小白
- 無論華語電影還是歐美電影,藝術電影還是商業電影,膠片電影還是數位電影
- 只要你熱愛電影,就不該錯過這堂課
戴錦華說:「在電影當中,你可以找到這個世界上正在發生的,和可能發生的一切,你可以找到最高深、最玄妙的思考,和最形而下的追求、娛樂和夢想。」
分集內容
01:導讀:準備好了嗎?現在開始,進入電影時刻。
- 《戴錦華大師電影課》年度觀影指南
02:塞吉歐.李昂尼《四海兄弟》(上):美國夢的正反面
- 我曾經有一個朋友,我跟他生死與共。為了救出他,我害死了他
03:塞吉歐.李昂尼《四海兄弟》(下):隱藏在鏡頭中被忽略的真相
- 一個外人眼中的文化揭祕
04:陳凱歌《霸王別姬》(上):歷史的景片
- 中國電影新時代來臨前的序曲
05:陳凱歌《霸王別姬》(下):一段泥足深陷的情感謎團
- 兩個女人與一個男人的故事
06:米洛斯.福曼《飛越杜鵑窩》(上):一部具有顛覆性的社會寓言
- 奧斯卡中的奧斯卡,金像獎中的金像獎
07:米洛斯.福曼《飛越杜鵑窩》(下):謊言下的真實和真實下的謊言
- 它永遠不會真的在表達一種顛覆性的反叛
08:王家衛《花樣年華》(上):愛情的不在
- 一種永遠的匱乏,一種永遠的徬徨,一種永遠的可望而不可即
09:王家衛《花樣年華》(下):一個人的戰爭
- 所謂愛情,是關於兩個人最終達成的一加一等於一的理想狀態
10:華卓斯基《駭客任務》(上):不朽的愛情戰勝死亡
- 以最前沿的方式,最激進的姿態重講一個古老的民謠
11:華卓斯基《駭客任務》(下):子彈時間
- 沒有新故事,但永遠有新鮮的嘴唇
12:度納斯馬克《竊聽風暴》(上):他人的生活
- 三個人物都沒有去看的心理和現實可能性,那麼誰在看?
13:度納斯馬克《竊聽風暴》(下):對於背叛的背叛
- 歷史不應該是阻斷歷史真實的機器,關於歷史的電影也如此
14:魏斯.安德森《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》(上):電影的自奠儀式
- 魏斯·安德森一部極具野心的作品
15:魏斯.安德森《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》(下):對膠片電影的自指與致敬
- 近處的喜劇就是遠處的悲劇
16:拉吉庫瑪.希拉尼《三個傻瓜》(上):另類的寶萊塢夢工廠
- 樸素地講述故事,樸素地觸摸現實
17:拉吉庫瑪.希拉尼《三個傻瓜》(下):好萊塢之外的可能性
- 在所有古老的地方發現新意
18:法蘭克.戴瑞邦《刺激1995》(上):希望創造現實
- 用電影的方式講一個好故事
19:法蘭克.戴瑞邦《刺激1995》(下):好萊塢電影的謎底
- 在權力機器的深淵當中掙扎求生的事實反面
20:史蒂芬.史匹柏《辛德勒的名單》(上):與20世紀歷史和解的可能性
- 史蒂芬.史匹柏之後,寫詩是不道德的
21:史蒂芬.史匹柏《辛德勒的名單》(下):救一命即是救蒼生
- 20世紀歷史暴行的不試可聽言說性
22:奧森.威爾斯《大國民》(上):向人類心靈之謎進軍的時刻
這部電影包含了有聲電影十數年來全部的技巧
23:奧森.威爾斯《大國民》(下):低機位和景深鏡頭
- 電影語言原創和推進意義上最重要的兩個特徵
24:尚.雷諾瓦《大幻影》(上):電影,一種視聽時空藝術
- 場面調度作為電影語言被天才地創造並且天才地使用
25:尚.雷諾瓦《大幻影》(下):時代的輓歌
- 電影是社會的風情史,是社會歷史的民族志
26:羅伯特.布列松《鄉村牧師日記》(上):存在的觀相術
- 布列松,一個魔術般的「相面人」
27:羅伯特.布列松《鄉村牧師日記》(下):沒什麼,一切都是憐憫
- 一個細膩的文學式的心靈勾勒
28:羅貝托.羅塞里尼《不設防的城市》(上):攝影機再度「破牆而出」的時刻
- 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開端之作
29:羅貝托.羅塞里尼《不設防的城市》(下):風情畫與全民抵抗
- 嚴酷的戰爭環境中作為人的尊嚴
30:維多里奧.狄.西嘉《單車失竊記》(上):新現實主義的扛鼎之作
- 攝影機如何通過實景的局促展現情感含量?
31:維多里奧.狄.西嘉《單車失竊記》(下):攝影機鏡頭下的父子情
- 父難為父,子難為子的時刻
32:朱塞佩.德.桑蒂斯《羅馬11點鐘》(上):黑色喜劇的猙獰與荒誕
- 關於小人物的命運,關於小人物在大時代裡的掙扎
33:朱塞佩.德.桑蒂斯《羅馬11點鐘》(下):長鏡頭的力量
- 社會的苦難與苦難中人的溫情
34:盧契諾.維斯康提《洛可兄弟》(上):現代化進程中的「崩壞」與「坍塌」
- 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運動的尾聲
35:盧契諾.維斯康提《洛可兄弟》(下):精神層面上的社會悲劇
- 我們都成為了鮮豔的無家可歸者,城市中的漂泊者
36:薩雅吉.雷《大地之歌》(上):印度孟加拉鄉間的自然風情畫
- 印度電影藝術的奠基之作
37:薩雅吉.雷《大地之歌》(下):間或湧現的情感是一種奢侈
- 如果沒看過雷的電影,就像你在生命中沒有看到過太陽和月亮
38:尚盧.高達《斷了氣》(上): 斷代式大師的無因反抗
- 自格里菲斯之後電影語言沒有任何真正的發明創造,直到尚盧·高達出現
39:尚盧.高達《斷了氣》(下): 在悲傷和虛無之中抉擇
- 存在主義全面興起是對荒誕而無意義的世界的徹底揭示,它賦予主角一種反叛的姿態
40:弗朗索瓦.楚浮《四百擊》(上):「電影作者論」的重要代表作
- 一幅少年時代楚浮的精神肖像
41:弗朗索瓦.楚浮《四百擊》(下): 理想主義如何直面世界的偽善與蒼白
- 青春不是花季,而是化凍的沼澤
42:賈克.貝克《洞》(上):時代交替的電影遺囑
- 法國詩意現實主義與新浪潮的交接之作
43:賈克.貝克《洞》(下):越獄的奇觀,人性的測試場
- 紀實美學和先鋒電影在撞擊之中造就傑作
44:安德烈.塔可夫斯基《飛向太空》(上):人類認知不可到達之處
- 這是一部你從來沒有看過的真正的恐怖片
45:安德烈.塔可夫斯基《飛向太空》(下):亡靈,狂想,最荒謬的夢想成真
- 無法交流、無法闡釋的「索拉里斯之謎」
46:阿巴斯.奇亞洛斯塔米《何處是我朋友的家》(上):阿巴斯的苦澀柔情
- 伊朗電影新浪潮的標識之作
47:阿巴斯.奇亞洛斯塔米《何處是我朋友的家》(下):伊朗鄉間的暖色詩章
- 一個古老時代的消失
48:黑澤明《羅生門》(上):撲朔迷離的人性之謎
- 真相是一幕醜劇
49:黑澤明《羅生門》(下):電影藝術?民族寓言?
- 藝術電影的天皇,社會現實的批判者
50:費德里柯.費里尼《大路》(上):「大路變窄」的時刻
- 一次真切地在現實時空當中的旅行
51:費德里柯.費里尼《大路》(下):古老謠曲的二重變奏
- 我就是小丑,我的電影就是馬戲團
52:英格瑪.柏格曼《第七封印》(上):信仰與虛無和解的時刻
- 拼貼的歷史畫卷某種意義上比真實更真實
53:英格瑪.柏格曼《第七封印》(下):追問一個世紀的沉重謎題
- 理解這部電影,需要直面心靈深淵的勇氣
54:希區考克《驚魂記》(上):「伊底帕斯」式的心理犯罪
- 居住在人內心深處的黑暗
55:希區考克《驚魂記》(下):心理犯罪的三重懸念空間
- 金髮女郎最適合於被謀殺
56:小津安二郎《秋刀魚之味》(上):低機位呈現東方式的穩定感
- 日本電影之神的生活美學
57:小津安二郎《秋刀魚之味》(下):人類生存不可抗拒的宿命性轉折
- 小津特有的蒼涼和蕭索在這部影片中變得更為集中和突出
58:艾克特.巴班克《蜘蛛女之吻》(上):革命與浪漫之夜
- 不止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
59:艾克特.巴班克《蜘蛛女之吻》(下):多重反轉下的人性謎題
- 對陷阱最終的逾越
60:法蘭西斯.柯波拉《教父》(上):一個關於美國的寓言
- 一部名片,成就三位電影「教父」
61:法蘭西斯.柯波拉《教父》(下):史詩性的黑幫片
- 黑幫社會的史詩,美國夢的反面敘述
62:萊納.韋納.法斯賓達《世界旦夕之間》(上):類型電影的藝術表達
- 法斯賓德的影片序列當中唯一一部科幻類型的作品
63:萊納.韋納.法斯賓達《世界旦夕之間》(下):自由與囚禁的永恆謎題
- 權力與控制,反抗與自由
64:馬丁.史柯西斯《計程車司機》(上):打破好萊塢夢的圍欄
- 重新看到一個被我們在心靈、感受、目光當中遮罩了的世界
65:馬丁.史柯西斯《計程車司機》(下):有因的反抗
- 用現實主義的手法勾勒和描繪一幅心靈肖像
66:史丹利.庫柏力克《鬼店》(上):肆無忌憚的天才寫作
- 關於美國社會、美國歷史的批判性寓言
67:史丹利.庫柏力克《鬼店》(下):一個事先張揚的恐怖
- 弗洛伊德式的強暴
68:西奧.安哲羅普洛斯《霧中風景》(上):荒蕪的夢中旅程
- 一種極端強烈的、飽滿的殘酷詩意
69:西奧.安哲羅普洛斯《霧中風景》(下):暖色結局與殘忍詩意
- 道路主題,和對這個西方傳統母題的否認
70:克里斯多夫.奇士勞斯基《藍色情挑》(上):以喪失為前提的自由
- 當一個人自由了的時候,他能有多自由?
71:克里斯多夫.奇士勞斯基《藍色情挑》(下):人類永恆的兩難處境
- 《三色》所負載的政試治聽歷史意義
72:大衛.林區《穆荷蘭大道》(上):對好萊塢的自反
- 在最淺表的層面上使用佛洛德夢的理論
73:大衛.林區《穆荷蘭大道》(下):夢的漩渦
- 一種帶有顫慄感的誘惑
74:侯孝賢《刺客聶隱娘》(上):一個人沒有同類
- 重要的不是電影所講述的年代,而是製作電影的年代
75:侯孝賢《刺客聶隱娘》(下):缺席的聶隱娘
- 所有歷史都是當代史
76:米哈依爾.卡拉托佐夫《雁南飛》(上):愛在戰火蔓延時
- 一首用電影所寫就的關於愛情的散文詩
77:米哈依爾.卡拉托佐夫《雁南飛》(下):戰爭中的殘酷詩行
- 控訴戰爭,同時直面人
78:米開朗基羅.安東尼奧尼《紅色沙漠》(上):現代文明的質疑者
- 人類創造了文明的豐碑,只怕這豐碑比人類生存的更長久
79:米開朗基羅.安東尼奧尼《紅色沙漠》(下):長鏡頭當中的內在詩意
- 電影說到底是用畫面所講述的故事
80:葛利戈理.柯辛茨夫《哈姆雷特》(上):20世紀西方文明的停泊點
- 一部最忠實於莎士比亞原作的改編
81:葛利戈理.柯辛茨夫《哈姆雷特》(下):英雄的再現
- 歷史的最重要的意義是提醒我們記住而不是提醒我們遺忘
82:克勞德.夏布洛《儀式》(上):犯罪片的雙重認同
- 後佛洛伊德式的犯罪心理學特徵
83:克勞德.夏布洛《儀式》(下):特定罪犯的精神肖像
- 階級衝突更多表現為一種趣味性的衝突
84:薛尼.波克拉《往日情懷》(上):跨越階級的愛情
- 一個大於愛情故事的情節劇
85:薛尼.波克拉《往日情懷》(下):另一個層面上的美國精神
- 即使最純粹的愛情也遍佈著夾雜物
86:沃克.施隆道夫《錫鼓》(上):幽暗的成人童話
- 角色關係的曖昧性用以映襯歷史的曖昧性
87:沃克.施隆道夫《錫鼓》(下):裙子下面的家族史
- 無論如何選擇,歷史是不可逃避的
88:文.溫德斯《慾望之翼》(上):一首電影詩
- 天使之眼朝向人間塵寰
89:文.溫德斯《慾望之翼》(下):天使墜落人間
- 從蒼穹之上俯瞰,最終到蒼穹之下生存
90:彼得.威爾《春風化雨》(上):不拘一格的啟蒙者
- 及時行樂,使你們的生命不同凡俗
91:彼得.威爾《春風化雨》(下):人文主義精神的再現與失落
- 一個關於古老的人文主義精神對抗高度機器化的機構的故事
92:賈克.希維特《美麗壞女人》(上):一場性別戰爭
- 女性在雙重的男性特權性的視野和觀看之下的位置
93:賈克.希維特《美麗壞女人》(下):青春面對衰老的傲慢
- 一場權力和意志的比拼較量
94:楊德昌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》(上):青春殘酷物語
- 青春期成了一個騷亂、痛苦、無助、絕望和荒蕪的時期
95:楊德昌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》(下):小說式電影
- 這是一個沒有天空的,不向無盡延伸的,被遮沒了的限定空間
96:姜文《陽光燦爛的日子》(上):文革記憶的童年顯影
- 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部青春片
97:姜文《陽光燦爛的日子》(下):一則用光講述的青春故事
- 再現青春期的騷亂、混沌、欲望與喧囂
98:米爾科.曼徹夫斯基《暴雨將至》(上):視覺的時間幻覺
- 一種不可能的時間形態在電影的視覺呈現上成為了可能
99:米爾科.曼徹夫斯基《暴雨將至》(下):三段式的敘事循環
- 時間不逝,圓圈不圓
100:麥克.瑞福《郵差》(上):大明星和小人物相遇的時刻
- 它是一個盈溢著情感、飽含著溫情的時刻
101:麥克.瑞福《郵差》(下):一件事先張揚的求愛事件
- 詩歌召喚出被遺忘的20世紀歷史
102:朱塞貝.托納多雷《海上鋼琴師》(上):20世紀的百年回眸
- 在20世紀即將終了的時刻,回首20世紀,講述20世紀
103:朱塞貝.托納多雷《海上鋼琴師》(下):一個浪漫的生命傳奇
- 這個世紀回眸的影片,首先是一個精彩的好故事
104:穆森.馬克馬巴夫《尋腳冒險記》(上):「拍電影是為了呼吸」
- 一首戰歌,一個現實的鬥士
105:穆森.馬克馬巴夫《尋腳冒險記》(下):記錄風格下的電影奇觀
- 記錄風格與神話式主題的結合
適合對象
- 資深影迷
- 想開拓觀影視野的你
- 對電影的時代意義與文化面想了解更多的你
獲得什麼
- 一份人生中不可錯過的必看影單
- 一份大家關於電影史的獨到解讀
- 一份如何欣賞電影、讀懂電影的權威觀影地圖
- 一次對世界電影大師以及電影藝術的深度領悟
- 一周聽2節課,一年52周的觀影陪伴,為你解惑釋疑
主講人
戴錦華
- 主講人/戴錦華:中國電影研究拓荒者與先行者,中文世界電影權威評論家
戴錦華
她是中國電影研究的拓荒者與先行者,在中國電影圈,她敢說敢為、仗義執言。
在北京大學,學生尊稱她「戴爺」,她的課座無虛席,學生願意排隊2小時但求一座。
曾任華語電影金馬獎評委的她,堪稱是如今中文世界的電影權威評論家。
學經歷:
- 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。
- 曾任教北京電影學院電影文學系11年。
- 自1993年任教於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,教授。
- 北京大學人文特聘教授,電影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。
從事電影、大眾傳媒與性別研究。曾在亞洲、歐洲、北美洲十餘個國家和地區講學和訪問。
專著十餘部,豆瓣評分每一部都8分以上,代表作《霧中風景》《電影批評》《隱形書寫》《昨日之島》,被譯為英、法、德、意、西、日、韓文出版,無數電影業內人士和電影學子視為圭臬,每一本都值得一讀再讀。
戴錦華老師擅講理論,但理論沒有把感受格式化,保持著一種敏感乃至於熱情。而她的視野與深度,又能使這種感受不流於一聲歎息,能走向深入與清晰。